NGC-太平洋勝利之路

太平洋勝利之路Victory in the Pacific From NGC

2005年 8月14日星期日@20:00




這個節目從美軍在塞班島勝戰後開始切入,介紹日軍節節敗退到投降之間的歷史因素。其實,日本政府在沖繩戰役(1945年3月25日~7月2日)後就了解整場大戰大勢已去,但是從天皇而下都在期待一個最好的終戰條件。這個條件就是保留天皇制度,並且天皇可以繼續保有實權,而日本也可以繼續保有軍隊。


然而,在盟軍的觀點,當時的裕仁天皇和希特勒、莫索里尼同樣都是並列為法西斯頭子,廢除日本的皇室制度與完全民主化才是大戰解放日本的最終目的。不只是盟軍的領袖們都這麼想,當時的美國民意也同仇敵愾的憎恨天皇。但是隨著美軍一步步接近日本,雙方的傷亡也持續增加,美國人不見得願意見到自己的子弟兵在太平洋戰爭無限制的戰損。國務院的日本專家很清楚天皇在日本文化中所佔有的地位,要日方無條件投降並廢除天皇制度是緣木求魚的事情。於是他們在波茲坦宣言中做了讓步,願意保留天皇制度,但是天皇必須是虛位且進行君主立憲。


當然,這份最後通牒送到日本後仍是遭到斷然拒絕。一方面是日本無法接受這樣的條件,一方面是主戰派已經做好全面的準備,要將全日本人民都變成神風特攻隊,讓美軍損失慘重而不得不答應日方條件。日本如此孤注一擲還有一個條件,就是俄軍絕對不能參戰,日本無法在腹背受敵的狀態下和美軍接戰。而正好,直到簽署波茲坦宣言時,俄軍都還未對日本宣戰。於是日本想盡各種方法藉由外交管道想和蘇聯私下談和,而蘇聯也樂得兩邊觀望。


這時轉機來了,美國的曼哈頓計畫試爆成功,這時美軍已經擁有大規模的毀滅武力。原子彈已經不是該不該用的問題,而是該丟在那裡的問題。在那個時候根本沒有人想到原子彈人不人道,而是丟下兩個原子彈可以拯救多少美軍的性命。八月六日,第一顆原子彈在廣島爆炸,日本在驚恐之虞,卻還是不願接受通牒,除了維持天皇實權,甚至開出三大離譜的條件,要求不得佔領日本本土,日軍自我繳械,與自審戰犯。他們仍在妄想這只是唯一的一個原子彈,而且期待蘇聯的回應。八月八日,蘇聯很清楚美國已經有了原子彈,對日戰爭不會延續太久,於是趕在停戰前加入戰局分一杯羹。八月九日,美國又在長崎丟了一顆原子彈。兩次的事件讓日本戰時內閣完全失去談判的條件與背景,談和已經是不得不的決定。不過主戰和主合兩派仍是僵持不下,鈴木首相只好請出天皇自己決定。


在左思右想之下,裕仁天皇只好接受波茲坦宣言,當然,他不只要保留皇室,還希望保留他的實權。不過,美國並不給他這個機會,日本所有統治權都歸盟軍司令部所有。即使如此,他對日本國民的廣播中完全沒有提到戰敗或投降這兩個字,只有輕描淡寫的說戰事不如預期,為避免更多傷亡只好接受和談。美國也未預期到日本這麼快就投降,除了拿回統治權,也就不再多追究天皇的責任。自此,太平洋戰爭才真正於60年前的8月15日結束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台北印象--公車905,906,909